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广开渠道深入挖潜
济南校区科研经费突破一千万
本报讯 今年以来,济南校区教科部在校党政领导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带领校区科研工作者主动出击,广开渠道,在纵向科研、横向科研、成果管理、“三重点”建设、机器人成果产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截止到目前,已正式签订纵、横向科研项目28项,科研经费总额从去年的300余万元一举突破1000万元,达到1120万元。这标志着校区科研工作已经进入了飞跃式发展时期。
转变思想首先是在观念和行动上的转变。科技大学的成立、学科建设的需要,从客观上对科研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863”项目“大型喷浆机器人”的成功也激励了其它科研项目的兴起和发展,校区紧紧抓住这个良好时机,改变过去只满足于完成教学指标的状况,充分发挥和调动大家对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为增加校区科研积累,按照《济南校区科研基金实施管理办法》的要求,于今年7月专门下达了校区《科研发展基金计划》;在科研管理方面,牢固树立必须变管理为服务的思想,组织科研管理人员与一线科研人员一起,主动出击,广开渠道,进企业、跑项目,争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力求产生滚雪球效应。同时,开始注重建立全面、细致的在研项目档案,在督促项目资金到位、进度落实等方面为项目的开展做好服务工作。校党委副书记马殿平、校长助理向来生等领导曾多次带领各院系负责人及有关科研骨干到社会上各基层单位调研,广泛加强联系,为横向科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校区科研管理工作者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企业厂矿,多方了解情况,收集信息,并及时通报给有关单位。
为了加速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校区科研管理工作者先后参加了山东省以及青岛、淄博等地的“产学研”洽谈会,还参加了枣庄、淄博和江苏武进市的经贸洽谈会,把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科研人员并及时加强联系,争取长期合作。经过同台儿庄科委和企业有关领导进行多次交流,双方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所有这些活动,对于宣传我校的整体水平和科研实力、了解企业的需求信息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纵向科研方面,校区今年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先后组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等多种项目的申报,目前已有5项课题得到了上级立项资助,其中苏学成教授的“大型喷浆机器人”得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85万元资助;徐庆莘教授的“梯度合金研究”项目获准立项20万元。校区还结合各专业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注重积极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已经成熟的“大型喷浆机器人”成果基础上推出了“新型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获得山东省科委30万元资助。
横向科研以往是校区科研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年对横向科研校区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突破。到目前为止,校区已正式签定横向合作协议25项,经费总额975万元,在保持煤炭行业优势的同时,进入了石油、轻工、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建材、环保等其它行业,使项目的数量、水平、经费、合作范围等方面均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呈现出分布学科领域广,合作企业范围宽,项目经费数额大等特点。这些项目几乎涵盖校区所有优势学科,合作地域也延伸到了外省市,其中史大光教授的“铁路静态图像传输系统”和“交通静态图像传输系统”项目合同经费分别达到230万元和145万元,李世光教授的“供水系统综合测控通讯网”项目合同经费达133万元,还有16个项目合同经费达10至100万元,与去年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做好科技奖励工作,不仅是对科技成果质量、水平以及科技人员劳动的评价和认定,更重要的在于能够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今年校区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水平和质量也较往年有普遍提高,均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预期经济效益较好,这为科研项目今后申报奖励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已有“采煤机在线故障诊断及预报系统”王增才、“高硫煤温和气化新工艺及装置”周仕学、“分布式橡胶硫化微机监控系统”徐文尚、“KJH型提升容器过卷吸能缓冲装置”于修等4个项目通过鉴定。“大型喷浆机器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磁光大电流传感器和光测高电压系统的研制”获三等奖,我校也被确定为“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入主题产业化基地”。今年山东省首次组织“山东‘863’”项目申报,我校一共有4个项目获准立项,济南校区占2项。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培养工作是学校综合水平的标志,今年6月份,校区完成了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检查验收,并进行了“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
在谈到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时,校长助理向来生说,这首先缘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多年办学过程中厚积薄发的结果。在我们科研工作发展过程中,省科技厅、教育厅科技处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山东科技大学成立后,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要求、学校内涵提高的要求,都成为我们进一步搞好科研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他同时认为,校区目前科研力量比较分散,200余名一线教师中承担科研项目的仅占15%,人才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很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还没有自己的特色研究课题,科研主力队伍人员稀少,没有形成群体优势。今后必须注重挖掘潜力,结合校区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在各院(系、部)中确定一批新的科研增长点,采取相应措施重点扶植培育;组织力量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校区整体科研水平,为争取多申报国家级项目以及高层次、综合性重大课题打好基础;积极加强对外联系,采取与其他科研单位联合申报项目等方式,争取进入更为广泛的横向合作领域。(本报记者
吴苑)
|
相关链接:
鲁西南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我校召开年会
纪检监察审计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大胆开展工作
省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省教育厅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评估专家组来我校检查工作
我校认真组织“工程硕士”入学考试
财政金融学院表彰学生
先进集体和个人
日本札幌大学小山修教授
来我校访问
校园短波
土木建筑学院研究生培养
又有新举措
济南校区加强对安全员的培训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