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研大幕正在这暮春时节徐徐落下,一个考研“大满贯”的佳话在校园里不胫而走: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14宿舍的7个青春女孩用实力和信念创造了这一“奇迹”。这7朵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的“姊妹花”分别是:团支书张红鸽、喜欢自由快乐的宿舍长陈静、“快乐宝贝”曹菲菲、“阳光女孩”林祥芬、“乖乖女”田芳、“文艺尖子”王苗、还有“多愁善感”的烟台姑娘于辉。她们分别考取的是:张红鸽——太原理工大学“安全工程” 专业、曹菲菲——石油大学(东营)“企业管理”专业、陈静——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林祥芬——武汉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于辉——我校“管理科学”专业、田芳——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王苗——我校“安全工程”专业。
有道是:一位同学报名考研并不难,难的是一个宿舍全体同学都齐心协力立志考研,至于最后“修成正果”、赢得“大满贯”结局更是难上加难。214宿舍就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想当初,2000年刚入校与外院系同学一起上公共课“大课”时,她们常常会“遭遇”上至老师、下至同学“异样”的目光,似乎在说:“咦,采矿系也有女生?……”而今,当7朵“考研花”一起绽放的佳话传遍春光涟滟的校园、人们纷纷向她们投来敬佩和欣赏的目光之时,她们由衷地感到,通往考研之路上抛洒的无数汗水和泪水终于换来了甜蜜的回报。
考研路上一起走
谁说女性只能有花样的容貌与水样的柔情?7位要强上进、深得学院“不甘落后”精神“真传”的小姐妹,本来就有继续深造、提升知识层次的想法,加上去年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的例子在先,使“实力”雄厚的她们不禁跃跃欲试,暗暗下定决心也要实现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大团圆”结局。一诺千金,梦想就像火炬,凝聚起那些有着共同追求的人们。
众所周知,考研是一次知识、心理、能力、意志、品质的全方位考验和历练。就像爬山,一个人爬,注意的是这座山的高低;如果和一群人爬,注意的就是保持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一个人孤军奋战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也许会失去勇气;但是几个好朋友手拉着手,每天勤奋苦读,那种感觉是很令人振奋的。
“不能否认,考研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因素,如努力程度、心态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等,但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像领导老师重视不重视、学院学风浓不浓、班级班风正不正、周围同学热心不热心、亲戚朋友支持不支持……都会对‘考研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很庆幸自己所在的学院对考研非常重视;班里同学普遍积极向上,愿意继续‘充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至于我们宿舍的7姐妹更是雄心勃勃,立志要实现‘大团圆’,所以学习起来动力足、气氛好,即使偶尔出现厌学情绪想偷偷懒,也会有朋友给提提醒、敲敲警钟,再看看周围同学那‘冲天’的干劲,自己也就会‘自动上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田芳如是说。
看起来文文弱弱的于辉也深有同感:“回顾考研历程中的苦与乐、悲与喜,最让我难忘的是亲情与友情。每天面对的是厚厚的书本和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题,枯燥与烦闷是可想而知的,情绪经常莫名其妙地低落,有时感觉非常苦闷、无心学习,每当这时,我就走出教室或同朋友酣畅淋漓地打上一场排球,或与宿舍同学推心置腹地谈谈心、散散步,或是打电话与家人聊聊天……这方面陈静对我帮助特别大,我们经常通过邮件互相加油和鼓劲。如果没有家人的理解关怀、朋友的安慰鼓励,我相信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回首这段考研历程我才发现,融洽的亲情、宝贵的友情对我的帮助是如此之大。”
宿舍是学习、生活的场所,潜移默化着人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在这个宿舍里,有多名“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和“磨练奖”获得者,有各种奖学金得主,也有演讲比赛、英语竞赛、社会实践、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的优胜者;而且宿舍成员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3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1人确定为党的发展对象,形成了自我加压、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比、学、赶、帮、超的宿舍氛围,被光荣地评为学校“十大文明宿舍”。
“给自己一个成才的精神支点”。从踏入214宿舍的第一天起,7位活泼、开朗、上进的女孩就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激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开始了互帮互助、竞争中求进步的求学之路……
酸甜苦辣都曾有
奋斗的足迹一旦启程,便一发而不可收。但个中滋味,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被舍友们昵称为“祥子”的林祥芬,可谓是“艺高人胆大”,不仅跨专业选了热门的“产业经济学”,还跨学校报了人气“巨”旺的武汉大学。虽说也是深思熟虑、反复权衡,“高参”哥哥积极献计献策,但“武汉那么热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去”这样朴素的想法还是起了关键的作用。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没想到,全国考研学子中有她这样想法的人居然大有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一看似有些“率性”的选择让她颇吃了一些“苦头”。报名伊始同学就惊讶地调侃她“真‘牛’啊!”、“你好‘猛’啊!”,等最后统计出来有3.3万人报了武汉大学、高居全国大学之首后,她一下子傻了眼:“这可怎么好!那么多人,‘踩’也把我‘踩死’了。”一时情绪十分低落。舍友们知道后,纷纷安慰她,作为舍长和姐姐的陈静更是不断地鼓励她:“反正报都报了,急也没用,还没考呢,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不是幸运的一个?说不定破釜沉舟反而能激起斗志,‘绝处逢生’呢。”手足情深的哥哥也开导她:考不上没关系,本科毕业已经挺“厉害”的了,是家里的“最高学历”了,家里人都很知足了,千万不要背上思想包袱……家人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使她勇气倍增,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实现了自己和哥哥共同的梦想——“闯关”成功!
喜欢把爱和真诚带给每个人的女孩陈静,自己考研的心路历程也颇不平静,在考研体会中她这样写道:“像今天这样如释重负般轻松自由的生活,我已经盼了很久了。回想那段考研的日子,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心情总在各种变化中跌宕起伏,那是一种对心理有着巨大考验的生活,我都不知道自己这一路走来,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踌躇才变得坚定和勇敢。我哭过、笑过、退缩过,唯一让自己欣慰的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我是一个习惯在坚强背后隐藏脆弱的人,常常会在思想行为的外在展现自己勇敢坚强的一面,就像我在听过一大堆考研人的悲欢离合后依然那么执着地选择考研一样。选定了,就不再犹豫,只想到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也只有在眼泪掉下来时,才知道自己原来是那么的不堪重负,在困难面前也会束手无策。我在喜喜悲悲的复杂生活里磨炼着自己的意志,感受着心情的起伏不定。而朋友则是与我共享伤心快乐的最好的伙伴,所以,乐观、好动、真诚的性格也让我在考研路上有了最好的心情,总感觉人活着真是件很幸福的事也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考研不同于高考,完全是自主自愿的,没有人监督你,也没有人指导你,你有太多的选择机会,也就意味着有太多失败的可能性。刚开始决定考研时,我很犹豫也很迷惘,觉得好像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一样。在复习不顺利的时候,我也会胡思乱想,尤其是考研的最后阶段,由于压力大、学习累,着急上火加感冒,嘴上起满了泡;更‘雪上加霜’的是,书包连同里面的复习资料、钱夹等物品在离考试只有3天的时候不翼而飞了。那时自己又急又气,多亏舍友们好言相劝、多方帮助,自己才冷静下来,调整好心态,以良好的竞技状态投入到考试中去。”被舍友们公认为“稳重干练”的团支书张红鸽也有“意乱情迷”的时刻。
也许,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自助之人天也助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7姐妹对此深信不疑。
曹菲菲说:“经历过考研,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坚持。认定一个目标,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无论其间会遇到什么困难。考研肯定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想办法将它变为动力。当然,仅仅靠自己的坚持是不够的,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这时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研人特别容易迷惘和钻牛角尖,这就需要与身边的人——老师和同学多多交流,他们的帮助真的很重要。”
名字中蕴含了家人成材期望的青岛姑娘王苗,三代单传,自小就肩负长辈们寄予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厚望,于是,考研——成为她别无选择的奋斗目标。善良懂事的她虽然羡慕同学们报考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的名校,但考虑到自己的同龄人已开始在赚钱补贴家用,不忍心让父母经济负担太重,加上“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与安全系的老师和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程卫民、曹庆贵老师对学生尽心尽意的帮助,更是感受到了学院大家庭的温暖,就越发舍不得离开了。”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本校本专业,继续将“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的学习进行到底。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出现考研“大满贯”的喜人局面,是与学院长期形成的良好学风和院风分不开的。它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带动了良好舍风的形成。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考研工作,早动员、早准备、多投入,在考试前、考试中和考试后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考试前专门由分管领导召开了全院学生考研动员会,分析形势、传授方法、积极鼓励,使学生们明确了关于研究生考试的相关注意事项;考研结束后,还没等国家线下来,分管领导就紧急开会,随时准备研究生录取和调剂工作,保证考研同学的成功机会。辅导员陈连军老师从研究生辅导班的组织、考试的报名、直到后来的录取调剂,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倾注了很多的汗水和心血,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心里有好多的梦想,未来正要开始闪闪发亮,就算天再高那又怎么样,踮起脚尖,就能靠近阳光……”跋涉无界,行者无疆。作为命运的宠儿,7朵“姊妹花”将带着对生活、对奋斗太多的回味与体会,整装待发,走向人生又一个辉煌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