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非常光荣。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比作蜡烛,因为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确,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伟大的,他不仅仅负责传授知识,而且要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归根到底靠科技,而科技要发展,教育是基础。同样,要建成高水平一流的大学,必须培养出高素质一流的学生。学生培养的关键在教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肩上的重担,要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立足教学岗位,扎扎实实把每个人的工作做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教学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能教给学生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该如何教?”,要以“德”育人、以“才”育人、以“情”育人、以“法”育人。
以“德”育人。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助其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才”育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一桶新鲜流动的水。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见解、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以“情”育人。要关心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经常深入到班级中,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特别要关心那些在学习上、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多帮助他们,做好他们的工作,减轻他们的压力,要多信任他们、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以“法”育人。教有教法、学有学法,教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要强调“求会”而不是“求懂”,是“会学”而不仅仅“学会”,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学会生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知识是无限的,是永远教不完学不完的,而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并知道怎样去学,他们对知识的追求也就永无止境。
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大学外语倍受重视。我校大学外语教学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全力合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好成绩的取得,归因于好的教风、好的学风和严格的管理。
我们有一支能吃苦、素质高、干劲十足、敢打硬仗的教师队伍,他们治教严谨,尽职尽责,埋头苦干,不计名利。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吃苦,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积极备考;校领导、外语学院、教务处、其他兄弟学院及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奖惩措施、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部门间的通力协作,为外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成绩面前,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应该意识到存在的不足。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在传统应试教学下取得的,这不能完全说明我们的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就很高。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弊端越来越受到外语界及全社会的关注,最突出的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费时、费力、低效”。不可否认,我们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还很差,“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已引起广大师生及全社会的关注。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外语教学不再以传统的、较为单一的“阅读”为教学目的,而是强调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写”的能力,同时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所有的外语老师都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应战,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全面提高我校大学外语教学水平。
教学内容上,在依托教材的同时,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教师各自特点,适当补充富有实用性、文化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展知识面,发挥教师的各自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集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突破传统外语教学中教师一味讲解教材、教师作秀的教学模式,倡导主动的、双向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更多的英语听说机会。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利用好教材配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同时,设计出各具特色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助课件。较好的视听效果会给外语课堂增添活力,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参与意识。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伟大而光荣的,每一位老师都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和对学校、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要立足岗位、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
(本文系作者在第十五次教学工作会议上
代表青年教师所作发言,发表时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