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体 小字体
 
 
杜绝浪费才是目的———水电暖管理办公室谈学生公寓用电改革
□本报记者高晓华
  近期,学生对学校将试行青岛校区学生公寓用电管理新办法十分关注。学生公寓用电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不会受到影响?带着这些问题和疑惑,记者于3月7日上午采访了青岛校区水电暖管理办公室李灿新主任。
   “加强学生公寓用电管理,试行青岛校区学生公寓用电管理新办法,是遵循‘满足需要,杜绝浪费,定额管理,超额自负’的原则,按照新的管理办法,本科学生每月免费用电4度,硕士、博士适当增加,一楼的房间适当增加。每个宿舍免费用电总额按实际住宿人数计算,超额用电部分按0.54元/度计价收费。”李灿新开门见山地向记者介绍了即将出台的青岛校区学生公寓用电管理试行办法。
   李灿新说,学校领导对学生公寓用电改革十分重视,之前,曾安排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走访了省内外部分高校。目前,国内有许多高校实行定额管理办法,且执行时间较早,如青岛科技大学是1998年开始实行的,清华大学从2001年开始实行。从定额电量的情况看,山东理工大学每室每月供电20度,青岛科技大学每室(6-8人间)每月供电15度,中国海洋大学每生每月供电2度,山东农业大学每生每月供电3度。
   李灿新说,在参考兄弟高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水电暖管理办公室对每个学生每月的用电情况进行了认真测算,制定了定额标准。用电时间按冬季每天8小时(晚上4∶30-10∶30,早上6∶00-8∶00),春、秋季每天6.5小时(晚上6∶00-10∶30,早上6∶00-8∶00),夏季每天5小时(晚上6∶30-10∶30,早上6∶00-7∶00)计算,全年平均用电每天6.5小时;6人间学生宿舍照明40W日光灯2盏,冬季最大月耗电量不超过20度。4人间学生宿舍照明20W日光灯2盏,冬季最大月耗电量不超过10度。可见,实行学生公寓用电定额化管理之后,无论是6人间宿舍,还是4人间宿舍,每人每月4度的定额用电,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李灿新介绍,定额内用电量,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开学初由宿舍管理部门预置到各个宿舍。定额内电量用完,超额外用电,宿舍成员持校园卡到学生公寓售电点购买。学校将在学生公寓的A、B、C三个区分别设立售电点,以方便学生购电。超定额电价,依据2001年国家计委下发的《关于高校学生公寓和学生宿舍用电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按居民生活用电价执行。这样,同青岛开发区供电公司与我校的结算价0.58元/度相抵,学生超定额用电,学校需补贴0.04元/度。学期内用电量未超出定额的宿舍,系统自动将电量结转下学期使用。毕业离校时定额内电量如有节余,学校将把节约电量金额的50%作为奖励;超定额后,所购电量的节余部分,学校100%退费。实行新的管理办法以后,学校将每个房间的最大功率统一设定为2000W,可以同时满足6台计算机的运行需要。但仍禁止使用电炉子、热得快等电器,实行定时供电,以确保用电安全和学生的正常作息。
   采访中,李灿新让记者观看了一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光线很好,室内却开着灯,多的一栋楼上就有26间。李灿新说,在学生宿舍楼经常会发现大白天亮着灯,没有人却开着计算机,这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李灿新告诉记者,去年10月底,水电暖管理办公室委托经管学院学生会组织了一次“学生宿舍用电用水”情况调查,发出问卷400份,收回351份,回收率87.75%。据统计,关于“国内许多高校给学生宿舍一定免费水电指标后,超额自负”的问题,共有343名学生参加了答题,占答题人数的97.7%,其中选择“有利节约,可以接受”的有91人,占26.53%;选择“定额合理,可以接受”的176人,占51.31%;选择“不可以接受”的76人,占22.16%。调查表明,77.9%的同学对改革学生公寓用电管理办法,通过收费达到合理利用电力资源、杜绝浪费、降低办学成本的做法是理解的。他说,一直以来,水电暖管理办公室的工作都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理解与支持。许多学院团委、学生会、各级协会通过印发节约水、电倡议书,举行图片展览、节能征文、节约金点子征集活动等,有力地推动了节约型校园建设。借此,他要向那些关心和支持水电暖管理办公室工作,积极为学生公寓水电改革建言献策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
   李灿新说,收费不是目的,引导合理消费、杜绝浪费,科学管理,帮助学生节俭行为的养成,才是加强管理的终极目标。同时,节约用电也是大学生责任的一种体现,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从2006年1月份全国电网运行情况来看,山东省供电形势依然严峻。青岛地处沿海,经济较发达,电力需求量很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为建设节约型校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版责任编辑:刘培进 信箱:lpj@sdust.edu.cn                  版权所有:山东科大报
科大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