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体 小字体
 
 
丽江印象
李森
   《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卷》里这样说:“100个人有100个人的丽江,最为饕餮的人,在这个用大脑和嘴巴、灵魂和身体构成的丽江版图面前,也该会满意的吧。小桥、流水、人家都有了,但没有断肠人。人也是成群似的赶来,带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心事,把这个边陲的天涯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人间。无论晨昏,总有人从桥上走过,在柳树下、花丛中、楼阁前站定。都是赶路的人,到了这里,却都没有了目的地,行程在这里被无限拉远,归期变成一个未知数。”
   从大理到丽江的行程令我们疲惫不已,可是在我们踏上大研古镇青石板的刹那,晕机的痛苦、高原反应的无奈、旅途的辛苦全都被轻轻卸下了。对于丽江,有太多的人给予了太多的感叹和赞美。尽管已经提前做足了功课,但当我们亲临这里的时候,仍然被她的美丽和独特深深震撼!
   丽江的阳光是柔软而清爽的,在水洗过一样清透的蓝天上静静滑过,照耀着千年的丽江古城。比起青岛又毒又潮的日头,这里是真正的天堂。形状各异斑驳光滑的千年青石街巷,随处可见的淙淙溪流,河底摇曳的青草,岸边窈窕的垂柳,印满了青苔的大大小小的石桥……单薄的相机里是无论如何也装不下古城这些别致而清幽的风韵,眼睛拼命地看,心却因猝不及防而窒息。
   在丽江一定要住在古城才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丽江。淳朴、善良、诚实、旷达的纳西人过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随处可见依水而筑的纳西人家,悠闲的味道甚至比任何一家内地酒吧都要来得浓烈。古城的客栈都是由纳西民居改造成的,四合庭院,石板,青竹,花簇,木屋,楼梯,回廊,画檐,东巴字……让你疑惑是否时空交错。客栈门口的小木板上悬挂着“发呆”“偶遇”这样的字样,或者替游客发布徒步香格里拉诚征驴友的信息。所有文字悬挂的地方,都至少有汉字、英语和东巴文字这样三种文字。也许每个到这里的人都会卸下一切肩上扛的行囊和心里背的包袱,所以在这样的地方总能结交到很多的好朋友,无论民族不分国籍。
   丽江的街道店铺林立,每一位店主都是艺术家,骄傲而热情,旁若无人地挥着画笔、舞着刻刀,游客们虔诚地排队等候。手绘的东巴文化衫,斑斓抢眼的尼泊尔服装,驼铃,银饰,版画,烫画,手工牛皮风铃……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似乎都在这古老的茶马古道沉淀下来。每一间店铺都是艺术的殿堂,抬腿进去了,就舍不得再拔腿出来。
   傍晚时分,清亮的天开始闪烁着绯红色的光,殷红的晚霞给古镇披上一层朦胧的轻纱,一切都开始变得迷离梦幻起来。
   如果说白天的丽江是环佩叮咚的窈窕少女,那夜晚的丽江就是风情万种的异族女郎。华灯初上,两岸的红纱灯、宫灯、花灯,顺水而下的河灯、祈福的莲花灯便开始鲜活起来了。白天冒着油油水草的古老城河里,在夜晚流淌着绚烂和温馨。
   来丽江的人都知道,在丽江,时光是用来打发的。坐在丽江的酒吧,窗口串成串的红灯笼摇曳在溪水的倒影里。尽管没有银锭桥的月光如水,但在这里可以闹中取静,捕捉过往行人的片断作咀嚼的素材,让别人成为自己眼中的风景,自己也成为他人眼里的风情,直到他们走远消失在老街的尽头,又有新的面孔出现。就这样发着呆,看着过来过去穿梭如织的游人们走近又走远,想起生命中那些走入又走出的人,高矮胖瘦,善良邪恶,深刻平淡,喜欢憎恶,其实都是过客。
   每间酒吧都有自己的特色鸡尾酒,还来不及看清异国调酒师是如何伴着欢快的节奏,把玩着酒瓶,任它在指尖飞舞,一杯美丽冷艳的鸡尾酒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端着这样一杯色彩斑斓的鸡尾酒,在墙上贴着的那些留言和别人的故事后面,写下我们自己的感受,然后猜想谁会先看到它们。
   夜色愈深,欢乐而浪漫的气息就愈浓郁,浅吟低笑,眼波流转。四方街广场上,古城的纳西居民和来自远方的游人手牵手围着篝火跳起了舞,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国籍种族,时光就在衣袂飘飘仙乐声声中悄然流走。在一片水波潋滟中,在那些临水而筑,挂着一米阳光或者千里走单骑招牌的酒吧里,所有的人都放下防备卸下了面具,隔河在酒吧二楼对歌的游客们,纳西族姑娘们奔放的舞蹈,异国乐手悠扬的萨克斯风,让夜晚的丽江在歌舞升平中袅娜着。
   夜一直在绵延,还未开始入眠,就又开始缓缓地苏醒。
   丽江,三天或是一辈子,up to you。
 
 
 
 
 
       本版责任编辑:王毓静 信箱:wyj524@126.com                  版权所有:山东科大报
科大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