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想教育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使大学生更喜闻乐见?近日,济南校区通过“从《闯关东》看民族精神”主题团日活动为这一问题找到了一个答案。“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忠义诚信、坚韧善良、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通过对一部电视剧的讨论,润物细无声地流入到学生的心田。他们在剧中找到了自己钦佩的偶像,找到了值得自己学习的闪光点。”济南校区团委书记孙国强对这次活动作了这样一个总结。
一次别开生面的团日活动
3月18日晚,教学主楼414教室。在这里,工商管理2006团支部正在举办他们的主题团日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从《闯关东》看民族精神”。
19时30分,随着《闯关东》背景音乐的响起,多媒体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屏幕上精彩的剧情片断迅速将同学们吸引到了关东的冰天雪地之中。
剧情片断播完,活动的组织者又播放了一段《艺术人生———闯关东专辑》。
当教室里灯光再次亮起,同学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在分析剧情和剧中人物时,都饱含着或敬慕、或悲愤的感情。他们敬剧中人物的重情重义,慕他们的亲情、国家意识,悲有些人的阴险狡诈、心胸狭隘,愤日本的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战而退!
参加这次团日活动的,除工商管理2006团支部全体团员外,还有应财经系团总支邀请前来观摩的济南校区团委的老师,他们不时为同学们的精彩发言鼓掌。
“从《闯关东》看民族精神”是济南校区团委在校区所有团支部中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寒假期间,电视剧《闯关东》在山东卫视等电视台热播,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关注。《闯关东》剧情曲折,故事感人,展现了中华民族忠义诚信、坚韧善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和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我们发现,这部剧作将是一次向学生展开弘扬人间真情与民族大义的教育、鼓舞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绝佳机会。”校区团委立即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2月29日,学生还没有正式开学,校区团委就下发了《关于开展“从〈闯关东〉看民族精神”主题团日活动的通知》。通知要求3月3日至15日期间在所有团支部中开展这一主题团日活动。
根据通知要求,各个团支部迅速行动起来,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他们利用交流发言、座谈讨论、剧情表演、剧照展示等方式,通过有声有色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
“我喜欢朱开山”
07工商专科的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幻灯片首页就是朱开山的图片和这样的描述:他凝重的目光折射出经历沧桑的稳重,他脸上的皱纹记下了他为国家、为家庭、为朋友而经历的波折和磨难。
“朱开山是个传奇人物,传奇得近乎完美,在老金沟淘金时他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在哈尔滨时他用智慧、隐忍和宽容实现了山东人和热河人的团结;开煤矿时,他为了民族大义支持儿子;战争爆发后,他又手刃森田,报了家仇国恨。他是真正的男子汉,有胆识,有责任,有智慧,我们男生都应该向他学习!”乔梁同学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我最喜欢朱开山”几乎是所有同学的一致心声。朱开山曲折的经历、刚毅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为所有的同学所钦慕。谈到对《闯关东》的感受,每一个同学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朱开山。他面对天灾人祸造成的生存危机,不是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往外闯,靠艰苦奋斗开拓生存空间,到千里之外的东北大地顽强地扎根、生存、创业、发展。这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自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通过朱开山这个角色,让我们学习到平时要真诚相待,不要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多想想同学的帮助、舍友的关爱,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快乐的心情、良好的人际关系。”电气信息系学生潘红建这样总结朱开山这一形象的意义。
与朱开山的刚毅相对,“文他娘”这一代表了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形象也深深感染了同学们。财经系学生李中文说,自己“特别欣赏文他娘。作为一个女性,文他娘仁爱、智慧、坚强。开山不在家,她就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操持家业,照顾三个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勤劳与坚强。在去关东的船上,自己不舍得吃干粮,却让传杰送给一个并不相识的夏掌柜,在关东接纳生命垂危的龟田一郎,原谅被森田利用的一郎,体现了中国妇女的无私奉献、仁爱的优良传统。”
不仅如此,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同学们。
“勇敢的鲜儿为了救朱传文甘做童养媳,为救老师失身,他们的善良和勇敢深深地感动、震撼着我们。那文拿刀砍夫,温柔善良的秀儿指责一郎,传武的奋不顾身、保家卫国,连法官也不顾威胁,坚持正义,因为‘咱们都是中国人’。命途多舛的鲜儿最终也踏上了杀寇报国、抗日救国的正义之途,她说:‘国家都这样了,哪还能顾上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真的是舍小家顾大家!”贺小倩几乎从每个人物身上都吸取了营养。
透过这些发言,记者觉得,同学们已经忘了这是一个团日活动,而把它当成了一次灵魂的学习和思想的交流。
让教育更贴近学生
对这次主题团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孙国强这样概括说:“《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大多数同学都看过了,而且非常喜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同学们这种对电视剧的感性意义上的喜欢,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对优秀的民族精神产生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受到教育。”
“这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索人生、价值、理想、事业等主题,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自觉地付诸行动,效果非常好。”校区党委副书记高永军对主题团日活动新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事实上,这次主题团日活动,展现出的并不仅是活动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把思想教育从庙堂移到厨房,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新观念、新理论的学习与把握。
开学之初,校党委副书记兼济南校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曙光曾指出,在新技术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通过无止境的学习、向社会全方位的学习和组织行为的学习,把学习贯穿于单位的运作模式,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为学校和校区的内涵建设贡献力量,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打出一片天地。
“从《闯关东》看民族精神”主题团日活动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形象注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习到了如何做人,思想工作者学习到了如何让思想教育变得更为平易近人、更为有效。
学习是全方位的,这种更形象更贴近学生的教育,其效果、影响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比如说,除了如何做人外,学生还通过这次活动学会了如何做事。财经系学生陈聪聪仅从山东菜馆的兴旺就收获颇多:“第一、创业之前考察市场:在哈尔滨的山东人多,肯定要吃山东菜,东北人也有尝尝山东菜的好奇心,所以客户没问题;第二、对事业不懈的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朱传文为了学做酱牛肉,不惜冒雪几顾小康子的姨夫家求秘方,夜里不睡觉琢磨一道菜的做法;第三、讲诚信很重要:朱传文图便宜用马肉冒充牛肉,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第四、要懂得变通,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天冷了吃饭的人不愿意出来了,山东菜馆又上了火锅,生意非常好。我觉得这些东西对我们这个专业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