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体 小字体
 
 

好风凭借力 扬帆再远航

———国际生态智慧城写入《青岛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青岛开发区“十二五”城区布局图

  《青岛开发区十二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阐明了2011—2015年青岛开发区发展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是青岛开发区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青岛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十一五”时期,青岛开发区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变化。面对严峻复杂的环境,青岛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突出培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和循环经济“四个经济亮点”,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先行区、城市建设精品荟萃区、环境优美的首善之区“四大特色区域”,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取得积极成就。面向“十二五”未来五年,青岛开发区(黄岛区)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历史新起点上。
  “十二五”发展,青岛开发区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五年,青岛开发区提出: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战略部署,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突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突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突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启动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加强生态建设、加强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创新黄岛、普惠黄岛、文明黄岛、幸福黄岛、和谐黄岛,全面规划建设科学发展、开放创新、生态和谐的青岛西海岸新区。

实现“五个转型”

  依据《十二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青岛开发区将抢抓“桥隧时代”机遇,立足大青岛“环湾型”城市新格局,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园区,力争用五年时间,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建设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把山东半岛胶州湾西海岸基本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黄岛口岸基本确立中国北方重要对外开放门户战略地位,率先实现“五个转型”。
  发展方式转型。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模式转型。
  经济结构转型。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推动“六大产业集群”向园区化、基地化转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服务制造型转变,建成基地化特色园区。
  城市功能转型。推进由郊区型向城区型转变,适应胶州湾“桥隧”贯通后青岛城市格局调整,建成青岛市生态宜居的西海岸现代化新城区。
  体制机制转型。按照建设世界级一流园区的国际标准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在建立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再创新优势,全面完成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启动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社会管理转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区基层管理模式实现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保障型转变。
  

建设西海岸新区

  《十二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按照“南部出精品,中部提功能,北部拓发展”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筑与景观环境的整体营造,将居住与产业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设集居住、商务、产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地标性现代化城市综合体,推动城区发展空间由南向北拓展,全面启动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
  南部滨海都市花园城区。南部滨海都市花园城区主要由长江路街道和薛家岛街道辖区组成,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是全区行政、文化、旅游和商住中心,“十二五”末规划总人口60万人。“十二五”期间,重点提升城区品质,健全城区服务功能,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精品工程,构建一个与良好自然环境相协调,集科教研发、商务活动、投资创业、生活休闲、滨海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充满活力、富有实力、极具魅力的滨海都市花园城区。全面完成村庄城市化改造和工业企业搬迁,建成王家港、两埠岸等10个安置小区,重点推进长江新村、丁家河、瑞泰利群南侧等区块的旧城改造工作。
  中部国际生态智慧城。中部国际生态智慧城主要由辛安街道和灵珠山街道辖区组成 (含西海岸医疗中心及周边生活区域),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临港物流聚集区、临港生活服务功能区和生态旅游居住地,到“十二五”期末规划总人口20万人。“十二五”期间,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集聚国内外资源、具有国际影响力、承载开发区长远发展的未来之城,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态健康宜居之城,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智慧之城。
  ———中央智谷。主要包括山东科技大学西北和八里庄附近科研用地。依托优越的自然和教育环境,规划建设集研发、示范、展示、交易、创业孵化、服务外包为一体的智慧产业区。主要通过市场运作,建设以产学研结合集聚资源、以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开发为主导的研发中心、服务外包基地、展示中心以及为高新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创业孵化提供各类商务、金融和生活配套服务的公共服务中心,把该区域打造成促进开发区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动力谷”。
  ———国际健康城。主要包括西海岸医疗中心、青岛国风药业产业园及周边区域,总占地面积近1500亩。统筹考虑民生诉求与产业发展,引进生命健康产业领域的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整合国内外先进医疗资源,建设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化服务中心、保健康复中心、医药采购物流中心、应急急救中心、生物制药中心,建成集“六大中心”和养生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园。
  ———灵珠山生态居住区。包括现办事处驻地及周边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文化、教育、娱乐、商业、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和市政服务功能,逐步推进旧村改造,合理置换土地资源,推进青石湾等重点项目,建设园林式会所、酒店,发展旅游休闲养生业态,打造园林式生态居住示范区。
  ———中部居住示范区。包括辛安街道办事处驻地、新港、下庄、黄埠岭等区域。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创建精品工程、市场化运作、大公司开发”的原则,基本完成剩余32个农村社区的改造,建设集居住、商贸、办公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现代化居住示范区。
  北部产业新城。北部产业新城主要由黄岛街道和红石崖街道辖区组成,总面积约90平方公里,是石化、高端制造业及集群配套、临港物流聚集区和大宗商品交易地,到“十二五”末规划总人口20万人。“十二五”期间,突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功能优势,着力打造高端制造业特色功能园区;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优势,积极培育新型业态交易集散中心;以提升城区承载能力为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加强生态湿地和石化区隔离林带建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青岛开发区将迎来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时期。

有关资料分别来源于青岛新闻网、青岛开发区政务网等 组稿:高晓华


 
 
 
 
 
     本版责任编辑:高晓华 信箱:gxh@sdust.edu.cn                 版权所有:山东科大报
科大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