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泉,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科带头人,安全工程学术带头人;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山东省科技计划与奖励评审专家,国土资源部土地复垦评审专家,山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兼任中国民主建国总会泰安市委员会副主委、泰安市十一届政协委员等职。
张文泉自1988年硕士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20多年兢兢业业,把知识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学生,倾力为采矿、安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张文泉长期致力于矿山水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自参加工作以来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20篇。获得教育部、山东省、安徽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近几年来,张文泉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纵横向课题100余项,独立设计了“4m×2m×0.28m大型平面模拟试验台”和“前端泄漏式多回路注(放)水(气)精确采样系统”。目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0年度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重点项目、企业委托课题20余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顶板水害防治技术方面,他全面系统又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矿井顶板水事故防治与模糊预测研究的方法,有效解决了矿井顶板水害发生与防治过程中的环境时变性及模糊性问题,成为一个深具创新性和特色的研究硕果。
张文泉还对影响底板突水的地质采矿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概化和层次分析,提出了加权岩层组合与加权隔水层强度的概念,建立了新的预警系统理论模型,开发了基于并列协同法的三元结构底板突水预测预报系统,形成了矿井底板突水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的完备技术体系。
鉴于其在科研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显著突破,张文泉多次被山东省煤矿安监局、山东省工业局邀请,进行安全生产和灾害防治方面的专题讲座和开采损害鉴定,指导一大批工人深入了解了灾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可能灾害事故的发生。张文泉还深入矿山深处,积极开展成果转化。
张文泉坚持学以致用,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根本职责。他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和学习,积极投身教育教学事业,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荣誉称号等。受他指导的学生,或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等我国知名大学,或进入中国国电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如今许多学生已成为学术骨干和企业负责人。献身科教,桃李芬芳,是张文泉的执著追求,更是他的最大收获。
张文泉作为民建泰安市委副主委、泰安市十一届政协委员,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开展实地调查、访问,深入了解民生民情,充分利用所学所长对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撰写、提交建议、提案,积极建言献策。他多次参加泰安市人大、政协组织的“平安泰山”等调研活动,对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在与自己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上,张文泉给予高度关注,力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成就和科研成果,维护矿山稳定、保障生产安全,充分整合利用煤矿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张文泉提出的“泰安市矿产资源调研方案”,对泰安市矿产资源的储存分布及利用等情况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调查研究,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关于充分利用泰安市现有煤矿资源带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方法,对于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整合和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他提出的“关于泰安市煤矿重大事故预防预案的建议”提案,结合现今煤矿企业和部门生产与管理的现状,以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科学严谨的思维,提出了关于更有效地预防煤矿事故,更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开采利用中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建议,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两项议案均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产生了良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