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校授业任教的张宁老师,既以“为之不厌”作为自身的学术追求,埋头于寥廓深邃的数学领域,挖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术矿藏,贡学者之力、述一家之言;同时又将“诲人不倦”作为自身的教学鹄的,在课堂上为每位学生答疑解惑,与门下弟子共同探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沟通中教学相长。良师如此,益友如是,张宁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躬身践行着“尚德尚学、严谨严格”的科大教风,为科大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创人才。
爱生弘道显师德
三尺讲台虽小,弘道之心广大。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负载着民族的希望。张宁老师始终以“弘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爱真理,爱学生,将自己的才能与心血投入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之中。譬如在2018级电气智能专业《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反映课程难度大,理解有限,不能掌握,进度落后。张宁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增加课外辅导时间,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课程。如此苦心,一个学期下来,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充分掌握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相关知识,并加深了对于高等数学的理解与认识。
不仅如此,对于勇于追梦,乐于求知的同学,张宁从不吝惜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真知灼见。电气自动化专业17级的于同学刚入学时,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找不到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方向,张宁老师知道后,耐心地教他学习大学数学的方法,为他解答在数学学习过程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启发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贯通了他数理学习的脉络,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于同学数学取得了124分的好成绩,成功考取了自己的理想学校,每每谈起此时,于同学都始终铭记张宁的谆谆教诲,感恩在大学之中的这位良师。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张宁对学生既授新知,又施关爱,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区别、接受能力,力求以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后进同学的学习情况。2020年第二学期,了解到《高等数学》上册统考班级平均成绩差距较大,张宁主动接手了平均成绩最差的两个班级,从把握班级整体情况入手,再与班里后进同学谈心,逐个了解情况,挨个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找出当前学习存在的障碍、难点,通过情绪疏导,排除他们心中的厌学情绪,使后进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点燃学习的热情,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以循循善诱之法,求徐徐渐进之效。
在课堂上教学时,张宁既兼顾层次较好的同学,又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同学,采取两种思路、两套习题的教学办法。一套习题用来课前预习,另一套用来课后复习,鼓励优秀同学为同学们当“辅导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的自我带动、自我努力之下,两个班级数学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仅消除了数学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更促使每一位同学都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中记录、课后温习的好习惯。学习委员说:“张宁老师来到后,班级的学风太正了。”张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真正让学生体会学而时习的快乐。她9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有这样的老师,学生何尝不喜,有何不悦!
教学相长授真知
教学相长,赤心相待,是张宁在教学生涯中一以贯之的态度。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感受到学不可以已的自觉感,感受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的充实感。
自动化2016级1班一名学子的朋友圈里有一张照片,记录着科大泰安校区三号教学楼教室课桌上一位学子深情的话语:“数学张宁,得之我幸!”张宁老师的课堂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娓娓道来,分析出理论依据,讲述出应用场景。例如在讲一元函数“拐点”的定义时,先从实际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例子说起:疫情期间,存在“疫情拐点”;股票交易中,存在“买入拐点”及“卖出拐点”。经过形象描述之后,再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出自己对拐点的理解,以“不愤不启”的方法激励同学们大胆提出疑问,激活同学们的求知欲,最后给出结论,使人豁然开朗。促使学生对拐点的理解更加深刻,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增加了生活的智慧。张宁的课堂总是充盈着丰富、有趣的数学知识,她总是善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讲授心形线时,先从伟大的数学家笛卡尔与瑞典公主克里斯汀凄美的爱情故事说起,以事启情,以情导学。再讲授关于该曲线的相关知识,以及心形线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相关应用。在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课堂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学式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应用案例,一幕幕有画面的现实情境,学生说“听了张宁老师的课,不但不害怕数学了,而且还爱上了数学。”
课堂之外,张宁喜欢和学生多交流,将微信号、QQ号、E-mail告诉学生,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问问题,并对课堂上教学的方式、内容提出自己意见与想法,收集大家对于课程改进以及教学内容的有益想法,以赤心待学生,以真知授学子。她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指导的学生连续四年获得山东省数学竞赛一等奖,荣获2021、2022年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治学修德勤不辍
教育要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在科学、技术、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旧知识显然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需求了,唯有掌握治学之法,关注学界前沿,钻研问题思路,参与学界讨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进而为同学们传授更加实用的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张宁有着丰富的求学经历,在求学过程中,总结出了“精勤求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并身体力行地用对待科研的钻研精神影响学生。2014年,张宁考取了上海大学理学院的博士,将刚满三岁的女儿交给家人,孤身来到上海求学。在攻读博士时,发现前沿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已经变化巨大,最新的科研工作要从头做起。为了能尽快跟上团队的步伐,融入导师团队的讨论班,张宁夜以继日、焚膏继晷,把精力全部投入其中。2015年暑假,张宁在宁波大学“闭关”学习两个月,同复旦大学范恩贵团队的成员一起,集中攻坚Riemann-Hilbert问题理论,在国内率先开展研究Riemann-Hilbert问题的渐近解。仅用三年的时间,先后发表SCI检索论文四篇,超额完成了博士期间的科研任务。
学无止境,2018年6月,张宁又至复旦大学数学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学习,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求索。就读期间,奔波于泰安—上海两地间,在不耽误学生课程的同时,又积极参加团队的沟通讨论。层次愈高,根基愈深,张宁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在钻研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上海知名高校组织的教学、教法研讨会,学习新颖的教学改革措施和丰富的教学方法,同参会的各位专家共同探讨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在科研之中寻求教学方法的革新,为学生带来学界最新的成果及知识,助力广大科大学子踏上科研之路,开启求知之门。
回校后,张宁成为学校科研创新以及新式课堂教学的生力军。一方面,带领教研室的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当前学界热点,社会发展需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同时加强师生、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线下答疑解惑,线上共享资源,将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的学生,使得线上、线下混合供给、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为线下课堂减负,为线上课堂提效,有效激活了更多教育能量。作为数学教研室主任,张宁一直关心教研室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他们参加上级和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程讲授竞赛,多位教师荣获校级、省级一等奖等奖项,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另一方面,张宁发挥自己科研专长,带领教研室老师们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以研促教,以练带学。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撰写成学术论文发表。电气智能18级学生唐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着手撰写论文,张宁老师为促使唐同学的论文成稿发表,指导唐同学梳理结构、修正论文、完善细节。在张宁老师的悉心帮助下,唐同学本科期间广览约取、厚积薄发,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篇,成为学术功底深厚的应届毕业生。经过不懈努力,博士后两年期间,发表SCI检索论文四篇。辛劳的付出换来喜悦,2020年张宁被评为“泰安市青年科技人才标兵”、泰安市高层次人才、山东科技大学“菁英计划”A类人才,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泰安市社会科学课题3项,被评为校“三八红旗手”。
学海无涯,更需有人指点迷津。张宁以扎实厚重的专业知识为体,以满腔热忱的教学激情为用,诚诚恳恳、兢兢业业地投身到山科的教学事业当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公共课教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