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体 小字体
 
 


以“七色之光”照亮育人之路

——数学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数学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三全育人”理念项目化推进“彩虹计划”,将人才培养工作细化为红色基因、橙色朝气、金色暖阳、绿色心态、青色希望、蓝色引擎和紫色魅力七个方面,以“七色之光”照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数学人才成长之路,着力构建具有数学特征的微观一体化育人体系,寻求“三全育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走深走实。2021年,项目获评“第七届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

“七色”同行,绘就“三全育人”新画卷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具有理学特质的层级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青春党建微讲堂、思政微课堂、“数”说党史特色显著,通过师生共读红色经典等活动,强化各级各类组织育人职责,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关注生命健康,蓬勃橙色朝气。以关注学生心理和生命健康为中心,以专业医疗资源为载体开设“健康嵙普”讲堂,举办健康主题日宣传教育、急救技能培训、心理专题讲座、健身打卡等活动,提升学生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拥抱金色暖阳,凝聚育人合力。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促进三方各展优势、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通过“一站式”社区建设、职涯导航、学涯导航、家校联动、朋辈帮扶等,凝聚育人合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净化网络环境,涵养绿色心态。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优势,拓展网络文化教育平台,重视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持续加强“三微一端”网络平台建设,打造特色专栏,强化学生网络意识,提升网络文明素养。
   锻造青色希望,共创美好未来。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以青鸟计划、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为重点,依托志愿服务公益团队和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培养实干精神,增强使命担当。
   推进产学研用,激活蓝色引擎。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举办数聚西海岸科学讲堂、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培养学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实施“种子计划”、科研助理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学提能。
   浓郁紫色魅力,积淀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夯实科大文化传承,强化数学文化提升,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不断提升学生精神文明内涵,滋润学生心灵、涵养学生品行。

“三聚”联动,筑牢“三全育人”新高地

  聚焦党建引领,加强组织协同。坚持系统谋划,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将“三全育人”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院党建总体规划、学院发展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定期召开部署会、学期和年度推进会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学年文本总结工作机制,把推进落实情况作为学院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考核重要指标、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年度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聚合数学特色,坚持以数强院。一是发挥数学学科优势,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构建有温度、有情怀的特色高等数学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学霸助教团师生党支部为纽带,选拔数学菁英开展数学课程答疑、数学知识科普等,传播数学文化;以《数学建模及其应用》期刊建设为引线,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强化以数学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二是培育数学应用型人才,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等竞赛,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鼓励具有科研潜质的本科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与科研能力,构建“数学+”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打造“shu”研学空间,在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等课外教育领域,持续推进数聚西海岸科学讲堂,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兴趣与需求。
   聚力平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一是以组织育人、课程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为着力点搭建思想引领平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思践悟,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二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数学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以练促学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聚焦党团一体化、管理制度化、群体广泛化、知识专业化搭建志愿实践平台,推进志愿实践工作建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四是将关爱、帮扶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二线合一”搭建关爱帮扶平台,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五是通过健全全员化就业机制、构建立体化就业市场、完善全程化就业指导、实施精准化就业服务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助推学生优质就业。

“四融”并举,打造“三全育人”新范式

  以组织化推动育人主体融合,做到全员育人有广度。学院党组织、群团组织、学生组织等各类组织共同构成了组织育人的实施主体,为实施育人提供了保障。学院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职责和优势,凝聚起最广泛的育人力量,形成了以“校企家社”四方协同共育为支撑的育人新样态。
   以制度化推动育人过程融合,做到全过程育人有深度。学院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各项要求融入学院制度体系,融入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以《数学学院“三全育人”体系总体实施方案》为统领,陆续制定《数学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立体交融的工作闭环。
   以网络化推动育人时空融合,做到全方位育人有效度。学院打破思政育人和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多元知识获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开放式思政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引导下实现全面发展。
   以项目化推动育人体系融合,做到综合改革有力度。“彩虹计划”在深度融合十大育人实施体系基础上,从总体规划、思路举措、运作模式、制度保障等方面构建起“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四梁八柱,推动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与不同育人主体、育人资源、育人要素的融合升级,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集成化和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数学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彩虹计划”的探索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涌现出了以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支部数学与应用数学2020级拔尖创新班团支部、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王涵笑、山东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获得者王硕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近三年,学生发表SCI论文210余篇,获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励9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50余项。
   下一步,数学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发掘一切潜在力量、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真正营造出全环境立德树人“生态圈”,为“全省高校‘三全育人’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校”建设,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数学学院党委供稿)


 

 

 
 
 
 
 
       本版责任编辑:任波 信箱:skd995678@sdust.edu.cn                版权所有:山东科大报
科大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