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为智能电网监控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本报青岛讯(通讯员 郭海港) 日前,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顾辉在网络化智能电网状态估计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专注于网络诱导的复杂性以及现代通信规则引入的诸多问题,在国际顶级期刊连续发表4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其研究成果所探讨新方法为智能电网监控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并为进一步优化电网的管理策略与技术手段奠定了基础。
在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术界的进步正显著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应用。博士入学一年来,李顾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TII)、《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ASE)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Computing》(TSUSC)连续发表四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其中《Automatica》、TII、TASE 均属于中科院分区Top期刊,影响因子高,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领域中具有权威地位。TSUSC作为新兴期刊,侧重于创新技术在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
在科研中,李顾辉及团队注意到,工业现场中的电力信号在量测和传输过程中,常常受到复杂工程因素的干扰,这导致信号发生偏差甚至失真,严重影响信号的采集精度和后续处理。如何对不准确的量测信号进行重构系统状态,成为团队的核心研究任务。为此,李顾辉专注于有界噪声、量化效应、传感器退化、信道衰减、通信资源受限和中继传输等多种复杂环境,建立了精准的状态空间模型,引入了数据传输调度的新方法,并设计出鲁棒的状态估计算法。通过对智能电网的案例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李顾辉目前是我校自动化学院周东华教授领衔的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人才团队的二年级博士生,师从欧洲科学院院士、国家级人才王子栋教授和白星振教授。以上论文不仅是李顾辉一年来辛勤努力结出的“科研硕果”,更是团队综合研究实力的具体体现。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深耕于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已形成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产学研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特色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