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花园里的辛勤园丁

□本报记者信永华

    基础部数学教研室主任韩廷武教授是临沂市费县人,1946年12月出生,幼时喜欢自动控制,中学时还自己组装半导体。他高考的前3个志愿都是“自动控制”专业。1965年,命运之神把他送入数学花园,他被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从此,聪达朴实的韩廷武开始了半世人生与数学王国的不解之缘。

    韩廷武有过一年多的军旅生活。那是1970年,一个风雨飘荡的年代,韩廷武来到鱼台工程兵农场锻炼。军营里严格的组织纪律、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一丝不苟的生活作风给他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也进一步铸就了他不怕困难、务实求真、顽强向上的品格。1971年,当大批同学、朋友、战友纷纷走向省级机关、科研院所发展的时候,他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我校执教,这期间,除了有两年到山东大学进修外,30余年没有离开过学校,没有离开过教学岗位,经历清白的像一张白纸。可是,在这张白纸上,却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坦坦荡荡的人生情怀,蕴含着一个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无尽的热爱,传颂着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培育人才的“薪火”故事……

 

    “我热爱教学工作,热爱自己天天面对的学生。”在学校召开的第14次教学工作会议上,韩廷武曾这样对师生袒露自己的心扉。对教学工作、对业务工作的热爱或许是天赋其人,但更多地是来自后天实践的灌注。韩廷武中学时数理化学习特棒,大学期间又接受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教育,古今数学家尤其是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等痴情数学的故事,感染着韩廷武,也融注成了他向大师学习、在数学花园里探索耕耘的志趣和信念。当然,韩廷武也犹豫过、迷惘过,周围的一切都是斑斓的色彩,有时觉得自然真实伟大,有时觉得命运反复无常,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一切又都是变化万千,这其中的规律谁能说清?人们生活于当中如雾里看花。从何时起有了一个叫做“数学”的东西,将万事万物都归在了它的语法当中,韩廷武一头扎了进去!他深深地“爱”上了能够揭示自然本质的数学,喜欢上了数字和符号,喜欢用数字和符号与他心爱的学生一起探索人生,寻求新知,共赴彼岸。

    有人说:热爱是最好的理由。正因为热爱,所以韩廷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几十年来,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程》等多门课程,每年都超额完成工作量。近8年来,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4200学时,年均500多学时,8年完成了18年的额定教学工作量。说出来有些人可能不大相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韩廷武竟很少过节假日、星期天,他完全把自己交给了心爱的教育事业。卅年风,卅年雨,三尺讲台,万千栋梁,韩廷武看着自己的学识年华在学生的身上一代代延续,他的心中充满了蜜样的甘甜。

    人的成就大凡有这样两种:一种是经济价值明显,可以用多少万、多少亿人民币精确地计算出价值来的,叫做“有价之宝”;另一种成就是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宇宙天体、自然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等等之中有这种那种作用,其经济价值无从估计、无法估计,没有数字可能计算的,叫做“无价之宝”,例如,基础数学研究及教学就是。韩廷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做出了难以用“价值”计算的贡献,他凭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凭着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工作作风,凭着“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的信念,铺下身子,在平凡的、日复一日的、看似平淡却极富创造性的教学工作中,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奉献着自己。近年来,他身体不是很好,血压偏高,靠吃药维持,但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仍然经常担任两个头的合班课,有时是3个甚至是4个班的合班课,仍然极端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由于学生多,辅导答疑任务重,批改作业量大,韩廷武总是尽量熟悉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每次课前,不管教过多少遍,都要重新认真备课,反复修改讲稿,仔细精选例题和习题,努力提高授课效率。课后辅导答疑,从来都是风雨无阻,2001年底,由于母亲病重住院,韩廷武焦急万分,但他想方设法安排好有关事宜,照样没有耽误上课和辅导答疑。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他还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答疑方法,针对“好、中、差”各类学生,分别采用“指点”为主、“引导”为主、“补正”为主的“六字诀”。原煤炭部教学质量检查团的专家听过韩廷武的课后直夸:“蛮好地!蛮好地!!”“他的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数学知识,而且能给学生做人的启发和教育……”这是韩廷武数学教学必然产生的效果。韩廷武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他在数学课上,给同学们讲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不爱数学的同学都能被他吸引住,爱数学的同学就更不用说了。不仅如此,数学之所以重要,除了它的广泛的应用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培养学生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的潜在价值。为此,韩廷武在数学教学中,已越来越多地强调学生主动探索,重视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尝试探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体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严谨细致、博大精深的数学显示了她无穷的魅力,不仅使学生爱上了这门课,也爱上了这门课的主讲老师,许多学生毕业后纷纷来信称赞韩老师“课讲得太好了”,“讲问题,讲方法,实用”,“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

    韩廷武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也获得了学校及有关部门的嘉奖。他先后10次获得学校“统考优秀奖”;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园丁”、“三育人先进个人”;6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的好老师”,并被学生评为“十大难忘恩师”之一,2001年,又被学校评为首届“教学名师”!

 

    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韩廷武面对数学王国的高山峭壁,用生命的斧凿,不停地开掘、攀登着,这位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不局限于前人的结论,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进行科学研究,以研究带动教学,不断积累,不断突破。近年来,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授课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产生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对非线性发展方程的孤立子理论研究有一定造诣,参加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校重点项目1项,现主持山东省教改试点课程1门,先后出版教科书2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校教学成果奖1项,优秀著作奖1项,教学管理优秀奖1项,校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6篇,原煤炭部数学研究会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获山东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1篇,泰安市优秀论文奖1篇……

    韩廷武的研究务实,他是根据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进行选题和研究的。只要是工作的需要,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他也认真对待,努力钻研。教学需要写好字,韩廷武硬是练就了一手好字,他不用圆规和直尺,画出的几何图形征服了无数学生、听课老师;教学需要普通话,他就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普通话;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与学生一起,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

 

    “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理想,是做好工作的关键。”韩廷武认为:大学教师是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应当以天下为己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祖国富强、为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头脑清醒,方向明确;只有这样,才能甘于清苦,淡泊名利;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心百倍,一往无前。

    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真实心声,这就是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这就是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耕耘宣言。也许,在这里,我们多少读懂了这位数学花园里辛勤园丁的故事。

 

相关链接:

 永远跟党走 为实现我校的快速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数学花园里的辛勤园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