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运美食城首批入全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行列本报讯 在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校“创建标准化食堂”工作中,我校新奥运美食城顺利通过专家评估验收,以优异的成绩第一批进入山东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行列。 6月11日,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标准化食堂评估验收专家组—行4人进驻我校,对新奥运美食城进行评估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测评、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照《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创建标准化食堂工作的通知》,逐条逐项评估验收。校领导曹书刚、王明镇、陈维健会见了专家组并听取了反馈意见。 学生食堂是高等学校学生生活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生活秩序的稳定。而要建成省内一流的高校,也应有省内一流的学生食堂,在接到山东省教育厅创建标准化食堂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陈维健任组长的“创建标准化食堂”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听取汇报,深入食堂一线,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按照“硬件不足软件补”的工作思路,从管理上加大建设力度。 新奥运美食城在严格实行“统一管理、集中采购、集中保管、分层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同时,重视人的因素,建立了一支过硬的炊事人员队伍:新奥运美食城一、二、三层员工共计66人,其中正式职工7人,临时工59人,红案等级厨师10人,白案等级厨师8人;饮食服务中心正式工26人,其中特一级厨师1名,特二级厨师 2名,特二级面点师1名,一级厨师7名,二级厨师10名,中层管理人员(餐厅经理)均达到二级以上厨师技术等级。 临时用工由中心统一招聘,符合条件的先办理健康证后安排培训上岗,本着“招聘一批、培训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每年利用暑假时间对员工进行集中军事训练和业务技能、职业道德的培训,为这支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较好地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 经过不断的充实和完善,饮食中心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实现了规范化管理,达到或超过了标准化的要求,如饭菜的花样品种超过标准所要求的1.5倍以上。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早在1995年,开始成立伙食监督管理委员会,成员有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辅导员和学生,每学期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工作会,集中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并随时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餐厅,既加强了炊管人员与师生的感情交流,又强化了伙食民主监督管理。 餐厅每餐都有伙食监督人员巡视,学生每学期有计划地参加帮厨活动,共建文明餐厅。为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难题,自1994年以来,每学期都有十几名学生在餐厅勤工助学,中心发给生活补助金。值班经理也是在勤工助学的学生中选出的。在学校开展的“1+1”救助活动中,中心每年拿出一万元,资助5名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和“一日三餐、一丝不苟,爱岗敬业、以苦为荣”的伙食精神,使新奥运美食城和饮食服务中心赢得广泛的赞誉:仅1998年以来,就连续4次被泰安市文明办、泰安市卫生局评为“文明卫生饮食服务单位”、“文明卫生先进单位”,2000年在全省高校伙食工作评估中,又被教育厅评为“伙食工作先进单位”,4人被评为“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全国“伙食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新奥运美食城这次首批入选“标准化食堂”是饮食服务中心长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结果, 全体员工也在这次评估工作加班加点,不辞辛苦,不仅使卫生状态也使新奥运美食城整体面貌达到了最佳状态,为顺利通过验收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本报记者 信永华 通讯员 张恩生) |
相关链接: 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校指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