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代表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为我校师生宣讲十六大报告时强调
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我省教育发展步伐本报泰安讯 12月17日,校本部能容纳1700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当十六大代表、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校党委书记曹书刚陪同下走上主席台时,会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齐厅长围绕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大,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渊博的学识、前瞻的视野、诚恳的态度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启人心智、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报告。 齐厅长的报告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十六大会议情况和十六大报告的里程碑意义。他深有感触地说,江泽民同志所作的十六大报告,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在海内外反响很大,海外华人都深感自豪。十六大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标志着我们党正式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 第二部分介绍了十六大报告蕴含的理论意义和创新点。他认为,十六大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理论体系,把党的事业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紧交融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一个执政党的思维、视角和气度。其创新点表现在: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写入党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并将其贯穿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将“民族复兴”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并号召“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等等,都是前所未有、符合全中国人民利益的理论创新点。 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贯彻落实好十六大精神,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创新。他在报告中指出,我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潜力很大,作为一个经济和人口大省,山东每万人大学生拥有量还比较少,这与山东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是很不相称的。国家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山东省则提出届时要率先基本进入现代化,为此,我省应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十分巨大。他坚定地表示,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山东发展教育的决心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在教育改革的问题上,他说,要推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走一条体制改革的路子,积极进行国有民办二级学院的试点工作,主要依靠名校、大校的扩张、膨胀和裂变来发展高等教育,并且要不断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关于教育的创新,齐厅长认为,核心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创新,高校必须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和学生,否则,学校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要鼓励高校培养有能力、能创新的学生,培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学生。一所高等学府,不能上上下下只忙着考试,耽误和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听到这里,听众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齐厅长强调,教育要回到本身的发展规律上去,并诚挚地表示,省教育主管部门将为学校的发展、创新搭建一个平台,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曹书刚主持,校领导马殿平、吕灵昌、王明镇、靳奉祥、陈维健、黄琦、李道刚,全校教职员工和部分学生共计17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本报记者 田静 摄影 范维东) |
相关链接: 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我省教育发展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