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青岛创业基地

石涛

  根据教学工作的安排,我于第10至15周去青岛创业基地上课,现已结束任务返回校本部。在基地的那段时间,我总的感受是,用艰苦创业来形容那里的工作和生活基本上是准确的,只是我还有些看法很想表述一下,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样说似有唱高调之嫌,但它的确是我的真情实感。
  我觉得我们学校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有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是很正常的,包括一些牢骚。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一种心理上的宣泄,牢骚当然可以发,“不平则鸣”嘛。从目前来看,基地的生活和工作,无论是周边环境,还是社区服务,的确是不够理想和完善,不能和济南、泰安相比,当然也不能和海对岸的青岛相比。尽管我们并不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基地应该说基本上还是应有尽有的,但谁也不能回避现在还存在着诸多不便。像我这种“短期行为”的还好说,那些一住就是整个学期的师生们确实是不容易,很是辛苦。我认为,现在到基地的人员不敢说有功劳,至少是有苦劳。学生姑且不论,在几百名教职工当中,很多人是两地分居,不光在生活上,少数人还要兼顾两地的工作,容易吗?能说不辛苦吗?即便是那些“单身贵族”,个人问题怎么办?总不能老是拿过去的英雄楷模来比较和要求吧,我们绝大部分人毕竟还是凡夫俗子啊
   所以目前存在一些牢骚和不满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客观地讲,我认为建国以来的五六十年代,那才是真正的艰苦创业。回想一下那时候的历史记录吧,看看我们校报正连载的《西部日记》吧,那是什么条件?那是什么精神?那时候的创业者面对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这些,会提高嗓门说,你们这也算艰苦?!我本人在1986至1987年到东营锻炼,现在看来那时也要比现在艰苦的多。如果我们单是看黄岛,那是青岛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而随着青岛建设开发重心的西移,前景绝对看好如果我们单是看基地,其实也还相当可以,绝对不是所想象的那么荒凉,事实上在教室、宿舍、餐厅、运动场、马路等硬件建设方面要强于济南、泰安,而且谁也不会怀疑,将来会越建越好。
  我们现在不是对孩子提倡挫折教育吗?不妨就把这看作是身体力行吧再从所谓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来扪心自问,坚定的精神信仰和崇高的事业追求,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可贵的奉献精神总还是要讲的吧。还有就是心理调节也需要加强,从而提高适应能力。伙食不是很一般吗?那就当是瘦身了;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旁边就是荒坡野地,时常能看见蚂蚱,那不就是远离城市的喧嚣吗;独居一间公寓,学生时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洗澡时突然变成冷水浴了,更是多年的愿望也实现了。所谓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为了科大的未来,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吧没有敌人的炮火,没有弥漫的硝烟,没有陈毅元帅“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的艰辛与残酷。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退一步讲,就是为了自己的前程,也少谈些艰苦,多谈些创业吧我倒是建议那些没有去过的老师,如果可能的话都去感受体验一番,因为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一笔难得的财富呢?当年孔子要到九夷,弟子劝他不要去,说条件太简陋了,孔子的回答堪称绝妙“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最后我就鹦鹉学舌吧,不要总说黄岛艰苦,“科大居之,何苦之有?”

相关链接:

感受青岛创业基地

冬雪

常回家看看 

《长恨歌》随感

音乐
怀念远方
 

《西部日记》选抄

平凡也是一种伟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