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用人单位和专家的声音

  用人单位  个人简历重要吗?回答是肯定的。个人简历需要“花哨”吗?回答则是否定的。面对记者的提问,用人单位的回答如出一辙。

    招聘人员说,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档案越花哨、内容越多、语言越精美越好,其实,对大多数用人单位来说,他们仅仅通过简洁的个人材料对应聘者有个初步的了解。花太多的心思在这上面,不如多练练口才。

    “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团结合作能力是我们最看重的。”不同的用人单位提出的选才标准竟是惊人的相似。他们认为,既然要招的是大学毕业生,对大学生们的学业肯定不会过多考虑,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光看成绩单是无法很快作出判断的,这时,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测试就成了用人单位选用的最佳途径。最后胜出的大都是面试中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的人。

    对于企业的这种观点,高校的老师也十分赞同。他们说,薪水问题大学毕业生关心无可厚非,但一些学生面对用人单位,开口就提条件,很容易让企业反感,从而让自己在被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

  除了这两种能力,大学毕业生也应注意区域差别带来的影响,如南方企业对应聘者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最注重,北方的用人单位则往往更把应聘者的品质和可靠性放在第一位。

  专家  你了解自己吗?你知道自己最合适干什么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们听到的未必都是肯定的回答。正在某省部分高校进行“走进200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的天基人才网专家对此深有体会。在找工作时,有些大学生之所以会常常出现期望值过高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良好的个人定位,缺乏职业生涯设计。

  天基老总赵玲说,她在和企业接触时常听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大学生拿着同一内容的简历来应聘四五种行业不同的单位。自己都不清楚将来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人,又怎能打动用人单位的心呢?如果大学生择业前对自己的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进行过全面的分析,那找工作的盲目性将会大大降低。

    大学生期望一毕业就能被知名企业选中,且薪水福利都不错,这种机遇当然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又是不可能的,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就显得现实些。也许你应聘的单位知名度有限,但如果其专业岗位适合自己的发展,这就比单位的名气重要很多。况且,第一次就业并不代表你终身要从事该行业,今后,同样可以再选择别的职业。

    去大城市,还是留在中小城市?去发达地区,还是支援西部建设?在考虑去哪儿就业时,一定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不能一时冲动,感情用事。比如有的毕业生非南方不去,认为那里经济发达、薪水较高,但忽略了竞争激烈、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甚至气候、水土等因素,结果不长时间又跳槽离开。

    某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心主任说,虽说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但与前几年相比,现今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更宽松了,如档案可以留校两年,出省也不再收取“出省费”,这都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但这种宽松的政策同样对学生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面对可能比自己学校更有名气的学校毕业生,怎样吸引用人单位的“眼球”并最终取得胜利,学生怎样在专家和学校的指导下为自己进行正确定位就显得更加重要。

(作者:訾红旗 王曦辉 原载新华网河南频道

本报编发时有删改 兵辑)

 

相关链接:

 来自用人单位和专家的声音

为了实现目标我全力以赴

外语系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