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素娟:因为有事业人生更饱满□本报记者田静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曾无限伤感地喟叹:女性的天空是低的。时光流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价值的创造不再单纯需要体力,而更多地依靠智慧和才学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女性以她们掷地有声的业绩奋力走上了事业的舞台,在自己的领域尽情舒展自信和才华、勇气和智慧……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教学名师戴素娟就是这样一位以事业悦己的知识女性。 “认真是我最大的特点” “我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认真,这恐怕与我从事的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有关。干我们这一行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图纸设计中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整栋建筑物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危,人命关天,得慎之又慎啊。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我这么个凡事较真的‘毛病’”。198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系建筑结构工程专业的戴素娟,毕业后在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工作了整整4个年头,其间“荷枪实弹”、东跑西颠的现场设计、施工经历,给了她单纯学者书斋生活所体验不到的强烈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也给她今后的教学奠定了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务实求真的鲜明特色。“能从她的课中学到真东西,而且确实学有所用,很快在工作中派上用场”,这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达成的一种共识,为此,他们深深地感激她,感激她平时严格的要求和严厉的督促,使他们牢牢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应对自如,而这,也正是她教学的目的之所在。 戴素娟要求之严在学生中是出了名的。深知“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理的戴素娟,首先做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每次课至少提前10分钟到教室,是她多年来保持的几乎雷打不动的习惯;无论讲过多少遍的课,临讲之前都要重新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撰写教案,设计好板书,画好需要的图形,做好能用到的课件等等,“没备好课哪敢上讲台啊”是她朴素的想法和心声;讲课时为学生将来着想,注意向50分钟要效率,“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她始终不渝坚持并付诸实施的教育理念;“从来没想过要糊弄学生”的她不怕麻烦,根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讲解关键题型,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重点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展现给学生,使他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所讲授的《钢结构》、《建筑结构概论》、《工程结构》等专业课的作业量比较大,多达120人1个大班的学生作业,她不辞劳苦,始终坚持全批全改,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总结,以更好地改进教学,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在精益求精的教导下,她的学生们不仅基础扎实、能力突出、适应性强,而且在考研中亦有上佳的表现,专业课成绩比所报考的重点大学本校学生的还要好。 尽管她一再谦逊地表示,跟其他优秀教师相比,自己做的还不够,还有大的差距,但连续5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得校“优秀教师”、“天元集团奖教金”、“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奖”、“教材建设鼓励奖”、“优秀函授教师”,并在首届多媒体讲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1年获得了山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三等奖,2002年被毕业生们公推为“十大难忘恩师”等诸多的荣誉,却分明再清楚不过地印证了她教学上的出色。 “我的任务就是往前跑” “我的任务就是往前跑”,小学时打破60米跑记录的戴素娟,用这样一句形象的比喻概括自己多年来求学——治学——教学的人生历程…… 戴素娟196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教师家庭,是那种“从小到大都特别省心的孩子”。学生时代,戴素娟在她的生活圈子里,一直都是最受瞩目的。或许是父母格外的教子有方,亦或是家中老小的缘故,在父母并未特意管教、无拘无束长大的情况下,戴素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考试时基本不丢分,以至于偏爱尖子生的老师上课时基本上不看别人,只是对着她讲课,而且在短跑、乒乓球、排球、跳绳、踢毽子乃至朗诵、讲故事等文艺表演等方面也有绝活,是老师的宠儿和周围同龄人羡慕、学习的榜样,至今回想起来仍令她自豪不已。还记得,当父亲的同事夸她“德智体全面发展”时,人小志大的戴素娟在心底暗暗说道:“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其要强、上进、永远向前的精神可见一斑。 17岁考入名校东南大学热门专业,戴素娟再一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优秀。4年后,她又以自己严谨认真、高度敬业、能力出众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多少有些轻视女性的部门负责人的信任,频频委派她外出承接设计任务,从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1988年,为支持丈夫的事业,戴素娟忍痛告别了熟悉的岗位、心爱的设计行业和“六朝古都”的南京,来到了山东科技大学矿建系(土建学院前身),在这片陌生的热土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 “干什么都要干好”的天性,促使原本并不情愿当老师的戴素娟再一次显露“英雄本色”,逼着自己在教学、科研和进修方面全面提高,有所突破。她先是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凭借良好的素质、扎实的业务能力和从小文艺演出练就的舞台表现欲,迅速站稳了讲台,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而后,1996年她顶住了方方面面的困难,在不影响教学、工作、家庭的情况下,在职攻读武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并获得了硕士学位,谁曾想,如饥似渴学习的戴素娟,拼命做学习笔记一支圆珠笔芯最快时2天就能写完!记笔记常常是把手都写麻了。知识女性,尤其是一位有着强烈事业心的知识女性,要同时兼顾事业、母亲、妻子等多种角色的要求,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而戴素娟硬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2000年,又一鼓作气通过了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结果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很难想象,在她温婉平和的外表下,有着如此非凡的毅力和意志。 事业、学业、家庭三不误的戴素娟,科研上也有不俗的成绩:承担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1项,煤炭青年基金项目1项,校教改项目和科研自选项目各1项;,主编了《钢结构课程学习指导》一书,经建工专业93-97级学生使用,反映良好;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5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身为女性,只要渴望飞翔,照样会有广阔的天空! “喜欢看《幽默与笑话》……” 在戴素娟家客厅的茶几上,有一本最新的《幽默与笑话》杂志,那诙谐搞笑、喜气洋洋的封面设计,令人一看便有些忍俊不禁,心情随之也明朗、轻松了许多。认真工作、严谨治学的戴素娟也有如此“闲情逸致”的时候,这是记者所始料未及的。通常,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家庭、事业双肩挑的职业女性,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负重前行、身心交瘁,而这本轻松愉快的杂志,却在不经意间折射出了主人热爱生活、善于调整的灵心慧质,也许,在这个堪称“双赢”的高知家庭里,这才是最可宝贵、最令人称道的个性化生活方式。 戴素娟的丈夫成枢教授,是一位卓有建树、成果丰硕的优秀科研工作者,在科大的知名度要远远高过戴素娟。儿子也是人们交口称赞的聪明懂事,在她因多媒体讲课比赛中时间控制不太理想而难过得吃不下饭的时候,儿子极其善解人意的一句话:妈妈,你是我心目中最棒的,顿时令她唏嘘不已。拥有这么一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家庭,她完全可以像传统的女性那样,选择相夫教子、甘作后盾贤内助,然而,好强上进、不甘人后的戴素娟听从于内心的召唤,自觉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自我奋斗之路,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改写着女性命运的历史。
与戴素娟交谈,追踪她生活、成长的足迹,感受的最多的是新一代知识女性自信、自尊、自强、乐观的进取精神,以及对生活、事业、家庭的无限挚爱与深情。解读戴素娟,最大的启示也许就是:把握平凡一天天,每天美丽一点点,花香果熟的季节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来临。 |
相关链接: 返回首页工程学院召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