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届毕业生评出的“十大难忘恩师”
高校是育人场所,其根本任务是育人。莫德鼒用渗透的方式,把育人工作贯穿在教学活动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早成栋梁之才。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关怀体贴,许多学生都把他当做朋友,倾诉衷肠。 教书育人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天职。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用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深化学科理论与知识,跟踪学科发展前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莫德鼒先后完成山东省科学基金项目3项,重大生产课题两项,其它研究项目多项。注意教学、教育研究,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逐渐完善适合自己教学的模式。发表科技、教育研究论文20多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省煤炭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获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称号多次。
在李家霞的思想意识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教好书,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授课技巧;要育好人,首先自己应该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而做到这两点,需要毕生精力拼搏,需要无数汗水和心血凝聚。 为教好书,她努力钻研教材,深挖内涵,扩充其背景和相关知识,变换授课方式,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她大胆采用新方法:在探索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上,她要求学生“联想记忆,及时复习”;在提高口语方面,她主张“大胆参与,坚持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听力,她讲解“泛听”与“精听”的结合。在她的课堂上,同学们发言踊跃,气氛轻松。为了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态度,她定期让学生不具名写出意见和建议,力争把每节课都上成让学生有所学、有所获,也有所乐的课。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在2001年获得校“课堂教学成果奖”。 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她力争挤出时间多看书,并在山东大学读了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的课程。她积极研究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参加了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的科研项目两项。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李家霞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师生的认可,获得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一切为了学生”,她准备为我校的英语教学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
王向荣参加工作17年来,一直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等开设《数学分析》、《高等数学》、《随机控制与随机微分方程》等课程,近两年来开设了《金融工程》、《现代投资理论》、《投资学》、《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等一些颇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在教学过程中,他充分发挥自己专业面宽、学术水平高的优势,大胆改革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勇于创新,对教学工作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努力从事科学研究,先后参加或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山东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煤炭部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最近主持1项天元国家数学基金项目,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数十篇被美国《数学评论》摘录,有1篇被收入《中国科学技术文库》。他的博士论文《一类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及其稳定性研究》曾受到我国著名数学家李训经先生、我国青年数学家周德堂教授的高度评价。 王向荣教授自2001年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来,为提高教学质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力推进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本学期推出的“教学互动工程”,收到良好效果。他本人始终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先后获得“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
在教学工作中,沙玉英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与爱戴,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获“统考优秀奖”5次、教学单项奖6项,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师德标兵”。 “人的一生应该像燃烧的蜡烛,从顶到底都闪着光亮”沙玉英用这句话与学生共勉。
科研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主持参加了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6项分获“中国煤炭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统计局“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纵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41篇,其中核心期刊2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或索引9篇,被作为重点文章推荐1篇;完成专著《工程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1部,参加编写《现代管理学》(山东省MBA培训教材)和《国际经济法学》(副主编,高校教材)各1部、《煤炭企业家手册》1部。因科研上的突出成绩,2001年被评为学校首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为了担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许安国业务上刻苦钻研,博览群书,苦练基本功,知识内涵由死水变活水,再由活水变为源泉,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1979年煤炭高校《高等数学》统考,1994年山东省高校《高等数学》统考,我校分别获得了第三名、第一名的好成绩,许安国所任课的3个班级均取得显著的好成绩。1994年担任考研辅导,我校考生的数学成绩优异,并囊括了山东省的前三名。许安国39年如一日,服从组织分配,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连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先后为本科生、专科生开出了数十门课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此,曾3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优秀函授教师”,先后获校“教学优秀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校“教学耕耘奖”,于2000年和2002年两次被毕业生评为“十大难忘恩师”。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识魅力。因此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努力进行科学研究,从1987年至2002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了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基金项目,两项煤炭基金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35篇,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
任教以来,先后开设《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行政管理学》等10余门课程,总课时5000以上。教学中,他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几年来,先后荣获校“5311优秀教学骨干”、“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天元奖教金”、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课堂教学优秀奖”等称号,还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学之余,热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共为学生开设讲座数十次,指导大学生科技论文和创业活动多项,先后被评为校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的“天一公司创业计划”荣获全国银奖。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他任教17年中,没发生过任何教学事故,甚至没有请过一次病假。1998年,他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走站立都十分困难,但他仍没缺过一次课,并超额完成教学任务。他还先后创办了工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广告学等三个本科专业及工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两个专科专业,为我校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被评为“十大难忘恩师”,并代表全校教师在毕业典礼上讲话,他很自豪,同时也很谦虚,他说:“从横向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从纵向讲,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永远是一个学生。”
蒋国安,事迹见本报2001年3月5日第6期(总第345期)第二版。
|
相关链接: 2002届毕业生评出的“十大难忘恩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