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为你导航——浅谈二十一世纪如何做教师 □李庆建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你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缺乏广博的知识,你无法获得学生的佩服;不提高讲课的水平和技巧,你无法让学生喜欢你;不花时间接触了解学生,你不会赢得他们的信任。总之,今天的学生与昨天的学生有着太多的不同。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必须在教育理念和做法上有很多的改变。然而拥有爱心,却是永远不变的前提。它可以点燃奋发向上的心灵之火,将心与心的距离拉进。 拥有爱心,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一种责任,是促使教师自觉向上的动力。当精心备好的一堂课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时,他不会一味地指责埋怨学生,而是深深反思自己的失误;当他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时,他不会恼羞成怒,相反会恳切地承认不足,然后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一句不得体的话从嘴边溜出可能会伤害学生时,他会深深自责并及时补救;当一名学生出现退步时,他会敏锐地发现;而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会让他欣喜地及时捕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因为这种爱,会让教师时时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不断反省、调整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有环节,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体现出迷人的人格魅力;因为这种爱,会让教师有勇气面对一切可以克服的困难,时时督促自己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学生的需求;因为这种爱,才会使教师在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客观世界中不致迷失航向,才能从教学过程中寻找到乐趣,从而乐此不疲。 全国优秀教师蔡玫说过:“教育是真诚的教育。用心灵来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的确,每个学生就像一颗稚嫩的幼芽,需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更需要用心的呵护,否则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泯灭了一个追求理想的梦。所以“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徐匡迪) 笔者曾教过一个学生,不爱学习,还经常在班里捣乱,但是课下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发现他的英语发音相当标准,口语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每次上课我就让他读课文、回答问题,给他表现的机会。渐渐的我发现他上英语课不再捣乱了,对英语学习也产生了兴趣,也比较用功了。我不禁惊叹:“原来还是块好玉呢!”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的前提。学生深信教师的诚心和感情,才有可能点燃他奋发向上的心灵之火。 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其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学生不仅会疏远教师,产生敌对情绪,造成师生感情淡薄,甚至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前进的信心。这样一来,教师就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和权利。我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训。我曾教过一个班,班里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学生比重较大,因而很多学生都很“牛”,上课自由散漫,说话的比较多。因此我多次在课上点名批评过几个人,尽管口气不太重,但是不久我发现,课上纪律越来越难维持,这几个人对英语和老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我对他们的愤怒和善意,他们都置之不理,报以无所谓的态度。当我意识到这些时已经太晚了,尽管我竭尽全力用真情终于感化了一两个人,但终难挽回大局,最后这个班四级统考的通过人数勉强过半。记不清哪位哲人曾说过,人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定义之后,尊重和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尊重和信任是学生心灵深处最宝贵的东西,而我正是因为伤害了这些东西才失去了他们的心,导致了我在这个班教学中的失败。 教学中林林总总的实例给我以深刻的启迪:因为爱,我们才对自己的要求苛刻;因为爱,我们才心胸坦荡地面对学生。新世纪的教育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而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便是永远拥有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朋友,当你在教学中感到困惑迷惘时,当你为目前与学生的尴尬处境一筹莫展时,当你在纷繁的选择中迷失航向时,就如歌里唱的:让爱为你导航吧 |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