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王丽丽 一直想为父亲写点什么,却苦于无从下笔。许多人为名人著书立传,因为他们的成就可喜可贺,是为了让后人永远怀念。然而父亲却只是中国八亿农民中最普通的一员,他没有伟大的业绩,更没有显赫的地位,有的,只是平凡的一生。 父亲是苦的。常记起父亲讲的那段往事:75年,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当时家庭成分不好,父亲没有跨进高中的校门,全年级第三的他一气之下回到了家中。刘校长苦口婆心劝他复读,并保证明年一定录取他,但倔强的父亲还是毅然放弃了这次绝好的机会,从此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因为爷爷在抗美援朝时冻伤致残,大伯也已成家立业,三叔才仅有六岁。在生产队,父亲拼命干活,一人能挣三个人的工分,于是勤劳能干的他当上了生产队的小队长。但是,诚实善良的父亲却并没有因此而交上好运,他依然很贫穷。为了供三叔上学,父亲做起了小买卖,跑过天津东北,南下徐州上海,风里来,雨里去,落下了病根。结婚后,为了支撑起这个家,父亲又忙着天天赶集,骑着自行车来回走上七十多里路,而每天却只吃一顿母亲为他做的早饭。两年多的风雨无阻,父亲患上了胃病,每个疼痛难捱的日子,我就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好挣钱给父亲治病。父亲的内心是很苦楚的,每当谈起在那次人生转折点上的抉择,他都会长叹一声,继而又嘿嘿一笑。我知道,父亲是在后悔,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后悔自己没有让儿女们过上富裕的生活。 为了供我读书,父亲省吃俭用。当我离开家乡来到这个繁华的城市后,家里只剩下父母俩人。弟弟在外工作,一周难得回家一次,家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尤其是在过年过节时,儿女双全的父亲一下子成了“绝户”。看到别人家儿孙满堂,他只能偷偷的落泪。尽管如此,他依然因我而骄傲。每当我放假回家,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去车站接我。那时的我,旅途的劳累便会荡然无存,有的只是深深的感动。 贫穷不是罪恶,生在农门也不是奇耻大辱。自己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就像我们不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一样。命运如此,还能怎么办?因此,每当遇到困难想退缩时,看到的总是父亲严厉的目光;而每当我取得成功骄傲时,听到的总是父亲严肃的话语……我知道,这一切全是为了我。是的,出身无法选择,但命运可以改变 父爱深似海,我已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