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总会办公室 10月15日至17日,第八次全国高校校友工作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全国共有61所高校的10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张晋峰教授出席本次研讨会并讲话,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同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8所高校的分管领导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上,正式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校友工作研究会属于国家二级学会,通过了研究会章程,推选产生了研究会组织机构及人选,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周之良教授担任研究会的会长。与会代表通过分组交流和大会发言,就高校校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校友工作在高校办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展校友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及校友工作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我校是首次派人参加,旨在虚心学习、了解动态和掌握信息。通过交流与学习,我们感触很深。 校友工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不少高校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的需要,恢复了校友活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校友工作,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海内外校友与母校的联系,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同时,各高校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做足做好产学研结合、学科建设、拓展办学融资渠道等文章,促进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校校友工作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从参加校友工作研讨会的与会情况来看,1994年召开第一次研讨会有7所高校的13名代表参加,而今年召开的第八次研讨会有61所高校的105名代表参加,与会高校和代表人数越来越多,与会的高校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名牌高校。参加第八次研讨会的山东省高校只有我校一家,山东大学校友总会因百年校庆而未到会。 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友工作队伍建设,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设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机构设置,几乎所有与会高校都成立了校友总会办公室、校友联络办公室或共建与发展办公室等相应的工作机构,有的属独立的行政部门,如东北财经大学的“就业指导与校友工作处”;有的是学校直属的处级或副处级单位,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大学等;有的是隶属于校长办公室或学校党政办公室的副处级单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人员编制各校不一,如北京师范大学5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人、北京化工大学3人、北京大学3人、北京工业大学2人、浙江大学6人、东南大学4人、福建师范大学3人、吉林大学5人、清华大学2人、东北大学2人。在资金支持上,中山大学9万元/年,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南开大学校友会除学校支持外,还创办了实体。 在新形势下,各高校都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通过地方校友会这个中介,加强学校与地方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现有科研成果扶持校友创办产业及支持校友所在企业的发展;积极加强与校友及校友所在企业的合作,争取办学经费、设立奖学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校友和校友会,积极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等。仅以浙江大学为例,他们通过各地校友会这个中介,分别与云南省、贵州省、江西省、台州市、漳州市、杭州市、中国一汽等省、市、大型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浙江大学所设立的各类奖学金中,属校友捐赠的就占60%以上。仅2000年一年,在学校基本建设、设立奖学金等方面,通过浙江大学校友联络办就获捐赠或投资达1.5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教育部在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又加了两个指标,一是“学校毕业的知名校友有多少”,另一个是“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有多少”,这两个指标都与校友工作开展得好坏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少校友工作起步较早的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作体系。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校友网站,增强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交流;积极推进地方校友会的建设,完善校友联络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地方校友会参与学校校友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办好校友刊物,积极宣传校友成长进步的历程,弘扬母校校风,激发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各界校友奋发蹈厉,为母校争光,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加强引智、引资及引进支持学校办学物质条件的工作力度等等。 (未完待续) |
相关链接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代表团成员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