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日记》选抄

□红柳

西征前夜——东秦岭、豫西山区(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三日 登上全宝山

  一阵雄鸡啼鸣唤来了东方的一缕曙光,一群喜爱大山的年轻地质队员像待命冲锋的战士纷纷提前起床,精神抖擞地迎接这个特殊的黎明。

  贵组长脸都没有洗就拿着地形图直奔外面的打麦场,他迅速打开罗盘,让磁针指向正南方向。这时,我们都围了过来,他一边指着地形图上全宝山的位置,一边指向南面峰峦起伏的高山,慎重地宣布说:“今天我们争取在天黑前登上全宝山!”

  全宝山位于秦岭山脉东端,是豫西熊耳山的主峰,海拔2000余米。我们早已从当地老乡那里听说了关于这座“神山”的种种传说:山里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叫“蛇倒退”;有又深又狭窄的“一线天”;山顶还埋藏着一个“聚宝盆”,能放射出万道霞光……神奇的全宝山早就牵动了大伙的心,今天就要身临其境去拜访她了,我们个个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当东方的太阳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我们已背着地质包、手握铁锤向南部山区进发了。开始我们顺着惟一一条采草药的羊肠小道进行地质观察,我负责在图上定点及打岩石标本,贵组长记录,华背着仪器做放射性测听,老靳取化探样品……清脆的敲石声在山谷里回响,惊醒了寂静的山林。当定完直线距离还不到3公里的第四个地质点时,一排陡峭的山崖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崖高约30余米,深灰色的古老变质岩石好像被利剑劈开似的,呈阶梯式层层相隔、错落有序。贵组长说这是一条较大的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并决定在这里定一个地质点。我随即用罗盘交汇了位置,在图上写上编号,并根据断层方向画上了一条表示断层的红线。

  半小时后,我们继续南行,摆在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是沿脚下的采药山路走,可小路在此来了个急转弯向东蜿蜒而去,若继续走下去,势必偏离观测路线,影响精度,这是违背规范要求的,不可取;二是沿正南方向攀登陡崖,其实这是惟一的选择。我们毫不犹豫地拴紧鞋带、扎好裤腿。迎头看去,光秃秃的陡崖上除了岩缝里稀稀落落的小灌木和杂草外,既没有较粗的树也没有突起的岩柱,带来的绳索无用武之地,我们只能靠自己的手、脚。贵组长抢先一步前面开路,他用地质锤掏出岩缝里的土和碎石,让脚和手能塞进去以支撑身体,岩缝里若长着小树或是一堆草,他就用力拔一下,看结不结实,然后才叫我们去抓。一小时下来,他的手被划得鲜血直流,滴在紧跟在他下方的我的衣袖上。当时身体紧贴陡壁、无法去给他包扎伤口的我只能心痛不已:战友付出的血汗更激励我们攀崖的决心!老靳紧跟在我和华的后面充当“后卫”,嘴里不时地提醒、鼓励我和华:“小心点!不要害怕!只管向上爬,掉下来有我接着!”突然“哗啦”一声,华脚下的碎石块掉了下去,擦着老靳的头落下。好险啊!大家都出了一身冷汗。我们4个人好像4只壁虎紧贴在峭壁上缓慢向上移动,也许是注意力过于集中,我耳中除了听到同志们的提醒、鼓励和自己的喘息声外,什么都听不到,更别提去欣赏那峭壁上的风光。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安全到达崖顶。大伙仿佛要吐出屏了一个半小时的那口气一般,长长地作了一次深呼吸。我低头向下看去,两腿发软,不由一阵寒战,真有点后怕。但是我们毕竟爬上来了,悬崖峭壁被我们征服了!回味那“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佳句,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我想,这座陡崖也许就是老乡说的“蛇倒退”吧,我们是坚强的人,不是蛇,所以我们是不会倒退的!

  我们在崖顶席地而坐,吃光了干粮,又继续下午的工作。脚下仍没有路,我们钻进了密密的丛林。还是贵组长在前面披荆斩棘开辟“新路”,衣服多处被荆棘划破,我们就撕下胶布来“补”衣服,每个人都补得像斑马一样。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我们已进入全宝山腹地,阵阵山风刮来一团乌云,下雨了,雨水、汗水把我们变成了“落汤鸡”。雨过天晴,在太阳的笑脸下,我们又开始全身冒蒸汽,变成了“汽锅鸡”!快到山顶,层层云雾包围了我们,在叮叮当当的敲石声环绕下,我们半人半仙,又仿佛拿着铜锤的“天兵”。
  下午五点许,巍峨的全宝山终于被征服了,我们在山巅的奶奶庙前定下最后一个地质点。夕阳西下,映红层叠的山峰,连险峻的陡崖也变得俊俏了。画眉和不知名的小鸟给我们播送了“深山交响曲”,在城里是听不到这么好听的曲子的。趁天未黑,我们在测量三角架前合影,饱览远处绵延起伏的山峦、稀落的村舍和银带似的河流,用力吸着松柏的清香,沉醉在这人间仙境之中。晚上,我们与采药的老乡在庙里共进了晚餐。

  深山之夜,我浮想联翩,回忆起半年多来翻过的黄土高坡,穿越的深山沟壑,都如诗一样美,而此时更吸引我的是这高耸云端的大山。她不仅有魁伟的身躯、秀丽的仪表,更可爱的是在她的腹中还蕴藏着无尽的宝藏。

  

相关链接

七律欢庆十六大 

秋天的情愫

站在别人城市的边缘

秋天里想起三毛 

《西部日记》选抄(三)征前夜——东秦岭、豫西山区(一) 

返回首页

西部日记专栏

西部日记(一)理想·志愿

西部日记(二)理想·志愿

西行日记(三) 西征前夜——东秦岭、豫西山区(一)

更多……